展览回顾丨​记忆与礼赞:光影之下的云南故事
2023-08-10 2435
分享


记忆与礼赞:光影之下的云南故事


4月6日至5月6日,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,云南省摄影家协会、云南文学艺术馆、昆明秘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“云南摄影二十人”作品邀请展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成功举办。


《开怀万里》 杨春洲


《浮桥》肖敬志


首届“云南摄影二十人”作品邀请展参展摄影家名单,经过专家团队多轮论证、反复考量,并在受邀者或其亲属支持配合下,最终确定下来。他们是:杨春洲、肖敬志、杜天荣、杨长福、杜志远、吴家林、罗锦辉、杨克林、刘建明、朱运宽、陈安定、张晓梅、耿云生、徐晋燕、任起瑞、李志雄、陆江涛、鲍利辉、龙江、奚志农。这些摄影家出生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60年代,他们长期在云南从事摄影实践,或是云南摄影领域的先驱前辈,或是云南在全国摄影最高奖项“金像奖”的获得者,或是云南在类型摄影、专题摄影中较为用功成绩斐然者。在这份名单中,有11位摄影家在他们众多的头衔之中,有一个共同的属性——来自昆明摄影家协会,他们的摄影生涯及摄影作品,有力地构成了昆明摄影事业发展的经典缩影。


《碧色寨的铁路职工》徐晋燕


《结扎之后》 吴家林


记录:岁月之中的云南之忆


1839年,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可以纪录与还原影像的银版摄影术。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,在过去的183年里,摄影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。20世纪初期,摄影传入中国,云南没有落伍,甚至较早地开始运用这一技术,镜头记录云南、承载云南故事的历史就此发端。


《碧鸡高歌》 杜天荣


《海埂公园的少先队活动》 杨长福


众所周知,摄影艺术以记录为美学特征,在发现大千世界的美、记录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中,有着独特的、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。比如,云南摄影的“开山之人”杨春洲,1926年在北京求学时拍摄“3·18惨案”,1949年拍摄的新中国“开国大典”。吴家林以记录“云南山里人”的作品而获美国“琼斯母亲奖”,摄影专著迭出,闻名海内外。陈安定1993年拍摄的作品《血缘》,以80、90岁老奶奶充满沧桑的肌肤和稚嫩的重孙女的强烈反差,表现人类“血缘相连、生生不息”的世界性主题,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国际家庭年》世界摄影比赛“总干事奖”(金奖)。耿云生荣获中国摄影“金像奖”创作奖的作品《乌蒙矿工》,以关注民生的艺术家情怀,呈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、生活在乌蒙山“小煤窑”底层矿工的生存、生活样貌,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饱含历史感的、沉甸甸的影像。在摄影人的镜头之下,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记忆;在摄影人的镜头之下,我们看到了云南摄影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
《火塘人家》 陈安定


《乌蒙矿工之一》耿云生


“这是一个融合了云南摄影的三个以上不同世代、精选云南摄影史上一幅幅云南题材的佳作精品的摄影展。”著名摄影家、摄影评论家朱运宽认为,不论是杨春洲、肖敬志、杜天荣、杨长福等老一辈摄影家,还是稍晚于他们的后继者,都以穿越几十年的时间和毅力定格了无数云南内外的珍贵瞬间,为人们留下了一份岁月沧桑、不可复制的影像遗产。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,历史是最好的答卷人。经过时间的淘洗,经典的作品最终浮现在人们的面前。为了充分展示经典的摄影作品,为了向摄影诞生183年致敬,为了把跨越两个世纪的摄影长途连接起来,首届“云南摄影二十人”作品展精选了183幅作品。这些作品,重在代表性、经典性,突出个性化,全部荟萃起来呈现出了多样性、丰富性、立体感的云南故事。


《“金孔雀”杨丽萍飞到香格里拉》 朱运宽


《烫发成为许多城市女性对时尚的追求》 刘建明


《1970 年代的昆明蜂窝煤厂生产车间》张晓梅

“展出的一幅幅作品背后都是云南摄影的记忆与礼赞,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怀。”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、本次展览策展人鲍利辉说,参展的摄影家们扎根一方沃土,遍访山岗河流,收录瑰丽的自然风光、浓郁的民族风情、神秘的宗教文化、社会的建设新貌和人民的文化生活,从省城到农村,从风景到人文,大到热火朝天的少数民族运动会,小到自行车第一次出现在白族村寨,无论是对一个地方百姓生活群像的逐一细致描绘,还是对一位本土舞蹈艺术家个体30年不间断深入跟踪采访拍摄,都获得了丰硕的摄影艺术创作成果。

与时代同行,与人民同行;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敢攀别人没有登过的高峰。在漫漫的摄影征途之中,一代代云南摄影人薪火相传,砥砺前行,保持着对现实生活的观察、记录与热爱,记录了历史上云南地标的旧貌,成为云南故事里一帧又一帧历史痕迹,叩响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怀想。

传播:镜像之下的云南之美


云南是海内外公认的“摄影天堂”,这里有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,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。正是“全民摄影”,使摄影成为基数最大、最具大众性的艺术;正是无以计数的、无法统计的“好摄之徒”,促成云南出现了“摄影爆炸现象”。云南之美,美在人文、美在自然,美在五彩缤纷、美在立体厚重,它吸引了无数摄影人前来拍摄、前来传播。历史作证:透过摄影人的镜头,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、更加动人的云南。


《横断云南之力量》陆江涛


《昆钢五号高炉当班炉前工》李志雄


《多彩的大地》任起瑞


从喜欢出发,奔向热爱;以发乎眼睛,到深入灵魂;云南摄影人以云南为巨大的背景和图谱,搭建起了摄影艺术与实体世界的深度关联。我们不难感知摄影艺术有身临其境之特点。正因为如此,它推动着摄影人像水银泻地一样深入到各个角落,上天、入地、濳水,发现别样视觉。比如,杨春洲是“云南石林摄影第一人”,他的作品《牵着宝宝上外婆家》《芦花狄翠》《开怀万里》等以石林对拍摄对象的经典作品,使石林这块净土首次走进大众视野,并最终名扬海内外,成为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。杜志远1986年拍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夫妇访问昆明的作品,以英国女王这一世界性的人物与云南各民族师生“同框”的画面,向世人展示了包括我国云南边疆的对外开放和云南民族的多样性。罗锦辉1992年拍摄的作品《彩泉》,呈现了云南高原这一片神奇土地“人与自然”的和谐和我国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,并荣获联合国首届国际环境摄影大赛专业组金奖。龙江拍摄的荣获中国摄影“金像奖”创作奖的作品《绝命海拔》,以拍摄攀登雪山的摄影家的勇气和魄力、以记录“绝命海拔”的高度、拍摄的难度,向人们展示了极地和攀登者特有的景象和摄影家对体力、生命意志的自我超越。类似的案例,不胜枚举,正是摄影人“第一时间”的拍摄和传播云南之美,才使云南许多的风光景物、人文现象逐渐为世人熟知。


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云南民族学院》 杜志远


《彩泉》罗锦辉


《官渡广场走秀》杨克林


       “多年之后,当奚志农拍下滇金丝猴母子照片的那一刻,云南大地的神奇美丽、人与自然的共处和谐,已经超越了优质画面与摄影创作本身,成为中国民间环保力量兴起的一幕象征,成为‘用影像保护自然’的一次诠释,成为秘境云南呈现给世人的一张亮丽名片,影响巨大,意义深远。”鲍利辉说。摄影从来都是大好河山的拜访者与歌咏者,现实生活的观察者与记录者;从来都是时尚的引领者与创作 者,理想的憧憬者与抒怀者。

“这是一个重在代表性、经典性、突出个性化的展览。”朱运宽认为。它向人们呈现了一个“美丽云南”“立体云南”“绿色云南”“神奇云南”的像钻石般的不同切面,是一首“唱响云南”的交响乐。展览除杨春洲、肖敬志、杜天荣、杨长福等老一辈摄影家的作品之外,还展出了著名摄影家杨克林、刘建明、徐晋燕、张晓梅、任启瑞、李志雄、陆江涛、鲍利辉的佳作。他们的作品亮点纷呈、各有千秋,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勤劳的人民。

《滇金丝猴·母与子》奚志农

《雪雨腥风》龙江


《云南·独龙江纹面女》鲍利辉


       云南故事,影像留存。举办首届“云南摄 影二十人”作品邀请展,既为表达纪念之意、礼敬之心,也为启迪后辈、激发今人,寄望云南新时代广大摄影工作者不负时代召唤,不负人民期待,更加自觉主动投身伟大时代助力强国复兴伟业,接续谱写现代化征程上云南摄影繁荣发展新篇章。展览的主线以20位摄影师年龄先后为序,展出了20位云南摄影家的183幅作品。每位摄影家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云南故事,记录了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流金岁月,彰显了摄影人置身时代、记录时代的高尚情怀。


展览相关链接

展览预告 | 首届“云南摄影二十人”作品邀请展

正在展出|首届“云南摄影二十人”作品邀请展开幕


来源 / 昆明文艺、图片由展览主办方提供

文字 / 张伟锋   邹尘扬
编校 /  张伟锋   邹尘扬
复审 /  胡若一   终审 / 黑   燕


©2018 云南文学艺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ICP备14001190号-2滇公网安备 33010602000750号